明新零知两大贵R持,测放公锏开万美元加o获识证杀手

最近在区块链圈子里,RiscZero这个项目可真是火得不行。就在上周,他们刚宣布完成了4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,Blockchain Capital领投,还有一堆知名机构跟投。说实话,这个融资规模在我们这个行业也算得上是"大手笔"了。
两大核心产品正式开放测试
这次最让人兴奋的是他们终于开放了产品的公测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零知识证明技术的从业者,我不得不承认RiscZero确实解决了几个关键痛点。
首先是zkVM这个"黑科技"——它让开发者可以用熟悉的Rust语言编写代码,底层那些复杂的密码学操作全都被封装好了。想象一下,以前要搞零知识证明,得啃多少密码学论文啊?现在就像写普通程序一样简单,这体验简直不要太爽。
然后是Bonsai这个分布式证明引擎,我觉得它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能把零知识证明能力"缝"进现有系统里。上周我就试着用它做了个demo,整个过程出乎意料地顺畅。
亲自体验Bonsai Pay
他们推出的Bonsai Pay演示版特别有意思,可以用邮箱地址直接转账。我特意花了一个下午来测试这个功能,操作流程大概是这样的:
1. 先去faucet.paradigm.xyz领点测试用的SepoliaETH(如果领不到,testnetbridge.com也是个不错的备胎)2. 打开pay.demos.bonsai.xyz3. 输入对方的Gmail邮箱和转账金额4. 点击发送,然后在钱包里确认
整个过程比我想象的还要简单,虽然现在只是测试网,但这种"用邮箱转账"的体验确实让人眼前一亮。不过说实话,我试了几次发现交易确认时间还是有点长,估计正式版还需要优化。
资本为何如此青睐?
翻看投资方名单,Blockchain Capital、Galaxy Digital、Delphi Digital这些名字个个都是行业顶尖。作为业内人士,我觉得他们看中的不只是技术,更是RiscZero对开发者体验的重视。
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这么多年,我见过太多"高深莫测"的密码学项目最后都成了空中楼阁。RiscZero难得地把复杂技术包装得这么亲民,这才是它能拿到4000万美金的真正原因。
当然,现在说成功还为时尚早。零知识证明赛道竞争激烈,zkSync、StarkWare这些老牌玩家可不是吃素的。不过至少从目前来看,RiscZero已经拿到了入场券,接下来的表现值得期待。
相关文章
- 最近在怀俄明州区块链峰会上,Custodia Bank的CEO凯特琳・朗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:传统金融体系就像是穿着西装去参加泥地足球赛,怎么看怎么别扭。她直言不讳地说:"华尔街那套风险模型在加密世界根本不灵。"这话让我想起去年亲眼目睹的一场惨剧——某家知名投行的量化团队试图用传统算法交易加密货币,结果被24/7运转的市场虐得体无完肤。机构投资者的"水土不服"记得2025年3月那场暴跌吗?比特...2025-09-18
- 11月10日的新加坡高等法院文件犹如一纸死亡证明,宣告了加密货币借贷平台Hodlnaut的终结。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新加坡公司,如今却要在监管机构和债权人的注视下走向清算之路。说实话,看到又一个加密货币平台倒下,我内心五味杂陈——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Terra暴雷引发的连锁反应。从临危受命到无力回天记得去年8月,Angela Ee Ming Yen和Aaron Loh Cheng Lee两位专家临危受...2025-09-18
金融科技革命:Axelar如何用跨链技术撬动5.5万亿资管市场
朋友们,最近金融科技圈有个大新闻让我特别兴奋!Axelar这个低调但实力不俗的跨链项目,居然和摩根大通、Apollo这些传统金融巨头搞出了个颠覆性的概念验证项目。作为长期关注区块链应用的观察者,我觉得这可能是资管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。当传统金融遇上区块链想象一下这个场景:一位基金经理坐在电脑前,可以像在淘宝购物一样,轻松地在不同区块链上选购各种代币化资产来组建投资组合。这不是科幻小说,而是A...2025-09-18- 朋友们好啊!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发现最近市场开始出现了一些让人振奋的迹象。特别是那个曾经在上一轮牛市里呼风唤雨的灰度基金,最近动作频频,让我仿佛又闻到了牛市的芬芳。灰度:牛市旗手的王者归来说实话,在加密货币市场里摸鱼这么多年,我对灰度这个老伙计可是相当敬畏。记得2020年那会儿,它就像个不知疲倦的印钞机,硬生生把比特币从几千刀推上了六万八的历史高点。现在看到它又活跃起来了,我的直...2025-09-18
- 最近观察以太坊的市场表现,我时常想起2017年那个疯狂的夏天。那时的ETH还只是ICO热潮中的"燃料",谁能想到七年后,这个区块链平台正在完成一场令人惊叹的华丽转身?质押经济的崛起去年上海升级后,我亲眼见证了质押市场的爆发式增长。现在每4个ETH就有1个被质押,这个数据让我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债市场的繁荣景象。有意思的是,3-5%的年化收益率正在成为链上金融的"基准利率",就像传统金融中的国...2025-09-18
- 11月中旬的科技圈被一则爆炸性新闻彻底搅动:OpenAI突然宣布解雇其灵魂人物Sam Altman。这个决定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,激起层层涟漪。作为见证过无数次科技公司权力更迭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,这场闹剧比美剧《硅谷》还要精彩十倍。政变开始的48小时整件事的导火索竟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电话邀约。11月16日深夜,首席科学家Ilya Sustekever给Altman发了条信息:"明天下午能聊一...2025-09-18
最新评论